6月2日,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邀參加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陶育實驗學校“點亮科技夢 一起向未來”為主題的科技節活動,科普基地流動展館展示五十多種礦物、巖石和古生物化石標本,其中包括銅、鐵、鉛、錳等礦石,以及烴源巖、油頁巖等生油巖類,還有電氣石、巖心樣品,石油原油樣品、水晶、瑪瑙,古生物化石等;同時布置了黑龍江省依蘭隕石坑、陜西省藍田上陳古人類遺址、廣州市花崗巖等地球科學科普展板,為該校小學生和初一、初二年級師生普及地球科學知識。
在活動現場,學生們對展出的巖石標本充滿了好奇心,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這是什么巖石”“人造水晶和天然水晶有什么區別?”“這些石頭有什么作用”“瑪瑙是如何形成的?”“石油的用途?”“隕石坑是如何形成的?”“廣州的花崗巖有何特征?”“生物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學生們七嘴八舌提出了一些問題,科普老師一一耐心解答,以邊看邊講的方式,向同學們打開一個魅麗的地球世界,使學生們對地球科學有了直觀認識,激發了學生們的科學熱情。
活動現場
在活動現場,利用放大鏡看巖石標本成了一個熱點。學生們爭相排隊,體驗使用放大鏡觀看巖石標本。同學們在科普講解員的指導下,認真學習如何正確使用放大鏡,并體驗觀察巖石標本里面的各種礦物?;顒蛹扰囵B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又學到了地球科學知識。
學生認真觀察
此次科普基地沉浸式展覽,不僅能近距離看,甚至還能動手摸,讓同學們更進一步了解地球科學的物質組成和生命演化的科普知識?;顒硬粌H讓科學變得更有趣,也把科學精神、科學理念植根于同學們之中。
附件下載: